周小桐
近期,國內鋼材市場有這樣幾個結構性矛盾:鐵水日均產量維持高位,與鋼鐵企業盈利收縮形成矛盾;房地產用鋼需求低迷,與制造業細分領域用鋼需求回暖形成反差;鋼材出口亦延續“以價換量”的階段性特征。
從供給層面來看,今年前9個月,我國粗鋼產量同比溫和下降,但區域減產分化態勢加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9月份,我國粗鋼產量達到7349萬噸,同比下降4.6%。前9個月,我國粗鋼產量累計達到74624.9萬噸,同比下降2.9%。從地方數據來看,前9個月,河北以15454.80萬噸的粗鋼產量位列第一;江蘇以9001.85萬噸的粗鋼產量排在第二位;山東粗鋼產量達到5265.25萬噸,排在第三位。總體來看,前9個月,大多數地方粗鋼產量同比下降,其中河北、廣西、山東三地產量下降最為明顯,減量均超過300萬噸;江蘇、山西、湖北、河南、江西、湖南、天津、陜西等地粗鋼減量也在100萬噸以上。
筆者認為,前9個月我國粗鋼產量同比下降,是政策調控、需求分化、行業轉型三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雖然河北、江蘇、山東粗鋼產量維持在前三位,但三地粗鋼產量均有明顯下降。隨著冬季的到來,北方地區將面臨采暖季限產壓力,這將對區域鋼鐵企業生產造成一定影響,或面臨比其他地區更大的減產壓力。
然而,在鋼鐵企業盈利承壓、下游需求仍偏弱的雙重壓力下,部分鋼鐵企業并未收縮生產規模,主動減產意愿不足,反而維持較高生產強度,推動鋼材市場形成“高產量、弱盈利”格局。據上海鋼聯統計,截至10月24日,247家樣本鋼鐵企業鐵水日均產量達到239.9萬噸,環比減少0.85萬噸,同比增長5.54萬噸;樣本鋼鐵企業高爐開工率為84.71%,環比增長0.26%,同比增長2.57%;樣本鋼鐵企業盈利面為47.62%,環比下降10.39%,同比下降17.32%。從近5年的數據可以看出,當前鋼鐵企業鐵水日均產量處于高位水平。
庫存方面,國慶節假期后,生產端快速恢復,受需求釋放節奏滯后影響,五大品種鋼材庫存大幅增長,鋼企庫存、社會庫存均出現增長。從近期數據來看,最新2周鋼材庫存總量有所下降,但螺紋鋼、線材、熱軋卷板庫存仍大于去年同期。
雖然盈利面承壓可能會對部分鋼鐵企業形成倒逼作用,不排除后續有被動減產的可能,但就近期鋼鐵企業檢修計劃來看,市場整體減產力度或有限,供給壓力未能得到有效緩解。筆者認為,這一現象背后既與部分鋼鐵企業為維持市場份額、攤薄固定成本的經營策略相關,又反映出在當前供需失衡的背景下,鋼鐵企業減產博弈的復雜性,預計短期內供給端延續高位運行態勢。
綜合來看,近期,在宏觀回暖的刺激下,鋼材價格開始小幅反彈。鐵水產量維持高位,鋼材庫存高企,預示著第4季度被動減產概率加大,下一步要重點關注采暖季限產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