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到錢了,一定往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里投資,要有后勁”——遼寧方大集團董事局主席方威提出的這一發展理念,在方大特鋼改制16年來的數智化轉型進程中,轉化為企業自主推進技術升級、夯實發展根基的行動準則。
自2009年改制加入遼寧方大集團以來,方大特鋼從傳統制造的“笨辦法”起步,以自動化筑基、信息化織網、數字化賦能,如今更攜手科技巨頭、布局高端人才,在智慧工廠、AI大模型、新能源領域開辟新賽道,用實踐行動詮釋“提高自動化信息化水平,是為了堵塞‘跑冒滴漏’,提升質量、降本創效”的深刻內涵。一線員工的崗位蛻變與企業的戰略升級相互印證,共同勾勒出傳統鋼鐵上市公司向智能智造跨越的壯闊圖景。
崗位蝶變見真章:數智化讓生產更高效、員工更安心
在方大特鋼的生產一線,數智化轉型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每個崗位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自動化部計量二班班長朱藝對此深有體會:“改制初期的計量工作,完全依靠手動操作,數據要一個一個仔細敲進電腦。現在遠程計量中心里,車牌識別、重量規格等數據全自動采集,眨眼間同步到各單位,我們只需專注監測異常,工作效率翻了倍?!边@種從“體力活”到“技術活”的轉變,正是方大特鋼持續投入自動化的縮影——讓員工從繁瑣重復的勞動中解放,聚焦更具價值的質量管控。
焦化廠煉焦車間里的變革同樣生動。調溫作業區副作業長盛志江記得,改制前調火全靠人工巡查,“老設備嘎吱響,溫度控制憑經驗,既擔心安全又怕影響質量”;如今智能化溫度監測系統實時反饋數據,精確到小數點后一位的爐溫在屏幕上清晰可見,自動化裝置精準調節參數,焦炭質量穩定提升。熱修作業區副作業長汪月龍則感受到了“主動創新”的力量:依托數字化設備監測數據,他提出將焦爐橫拉條底部槽鋼換成保溫石棉的建議,延長了設備壽命、降低了維修成本,而企業的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議等獎勵制度更讓創新有了回報,2025年以來熱修作業區通過修舊利廢、優化工具設計、優化工作流程等,已為公司節約3萬余元,“把企業事當自家事,不僅能降本,還能拿獎勵,大家干勁特別足”。
檢測中心與物流倉儲的升級,凸顯了數智化對質量與效率的雙重賦能。檢測中心原料站副站長胡新明回憶,改制前靠簡陋儀器檢測,“為了一個準確數據要絞盡腦汁”;如今光譜分析儀、電子萬能試驗機等設備落地,檢測精度大幅提升,更能通過數據優化彈簧扁鋼晶粒度測定、汽車板簧力學性能檢測方法,為“普轉優、優轉特”戰略筑牢質量防線。物流儲運中心倉管班張群則見證了倉庫的“智慧轉身”:從過去人工記錄單據、盤點耗時費力,到現在無人值守自助領用系統實時更新數據,“庫存一目了然,發放準確率幾乎100%,我們再也不用圍著單據堆打轉”。
這些變化的背后,是方大特鋼遵循“穩步推進、快速發展、靈活應變”理念,分三個階段推進信息化建設的扎實成果——從2010年至2015年上線MES產銷一體化系統,搭建數據軌道;到2015年至2019年打通所有主營業務的管理信息系統,再到2020年以來大數據、AI、5G技術的深度應用,5G+智慧工廠的建立讓數智化的“后勁”持續釋放。
戰略升級開新局:攜手巨頭、布局人才,搶占轉型制高點
如果說崗位蛻變是數智化轉型的“上半場”,那么方大特鋼近年來的戰略動作,則開啟了高質量發展的“下半場”。2025年初,企業接連邁出關鍵步伐:1月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聚焦數字化(AI大模型)、信息安全領域;2月又與寧德時代旗下時代騏驥數字科技牽手,計劃共同推動材料及產品研發,構建新能源發展應用生態鏈?!拔覀兙褪且ㄟ^與科技領軍企業合作,鞏固‘人人都是創新者’的生態,探索傳統鋼鐵企業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融合路徑?!狈酱筇劁撓嚓P負責人的話語,道出了企業的轉型雄心——不再局限于生產環節的優化,而是向AI賦能、新能源材料等高端領域突破,讓數智化從“降本工具”升級為“創新引擎”。
支撐這一戰略的,是專業化的平臺與充足的人才儲備。2024年11月,方大特鋼智能信息(江西)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作為方大特鋼下屬研究中心全資控股的子公司,它扛起了智能制造升級與數智化轉型的“大旗”——不僅全面負責企業管理信息系統規劃、智能裝備引進,還構建了完善的網絡安全防護體系,甚至計劃向行業輸出成熟解決方案,從“自我升級”走向“行業賦能”。如今,這家公司正廣納賢才,招聘軟件開發、系統集成、產品運維等領域工程師,為技術落地儲備力量。
更重磅的布局在2025年3月揭曉:方大特鋼發布召集令,計劃年內引進500名碩士、博士,三年內累計吸納1500名高層次人才,重點布局鋼鐵、材料、AI大模型、清潔能源、零碳經濟等領域。這一“人才戰略”并非偶然,而是數智化轉型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AI大模型的應用需要算法人才,新能源材料研發需要材料專家,零碳經濟探索需要環保技術團隊,只有匯聚高端智慧,才能讓合作成果真正落地,讓數智化轉型“后勁十足”。
從改制初期的“破局求生”,到如今的“向新而行”,方大特鋼16年的數智化之路,始終圍繞著“經營企業一定要對國家有利、對企業有利、對員工有利”的企業價值觀。無論是朱藝、盛志江等一線員工崗位上的輕松與從容,還是企業與華為、寧德時代的戰略合作,抑或1500名高層次人才的引進計劃,本質上都是為了讓鋼鐵這個“傳統行業”煥發新活力——讓生產更高效、產品更高端、員工更幸福、發展更可持續。
十六載爐火不息,數智征程不止。方大特鋼用16年的實踐演繹,數智化轉型不是“單點突破”,而是“戰略引領-平臺支撐-人才保障-全員參與”的完整閉環。在遼寧方大集團的指引下,在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隨著AI大模型在生產調度、質量預測等場景的落地,隨著新能源材料研發的突破,隨著更多高層次人才的加入,這家鋼鐵企業或許還會帶來更多驚喜——可能是更智能的工廠、更綠色的產品,甚至是更具競爭力的行業解決方案。(羅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