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鋼鐵能源環保部深刻把握“質量是企業生命線”的核心,以“提質增效”為行動指南,以高質可靠的能源保障為引擎,通過層層壓實責任,深入推進能源介質專項檢查,全面打響質量提升攻堅戰,推動公司駛向極致能效的高質量發展新航程。

能源質量的提升,源于對每一個細微異常的鍥而不舍。近日,能源調度中心發現高爐煤氣輸差異常偏高>4%,使用量遠遠小于回收量。面對這一問題,能源環保管控中心堅信“現場即答案”。
計量組長吳國野迅速組織計量人員與煤氣專業技術團隊,系統梳理各用戶用量,結合生產實際進行數據合理性分析,精準鎖定故障儀表位置。團隊攜帶檢修設備趕赴現場,對二次計量儀表實施排水、調零、數據比對等一系列操作,快速恢復數據正常。這種對細節的極致執著、“不留任何疑點”的嚴謹作風,正是能源環保部守護能源介質質量的生命線。
“能源管理是要聽得見數據的‘呼吸’,摸得準設備的‘脈搏’。”能源環保部管控中心燃氣技術主任工程師薛長春說。

數據準確性是質量管理的根基。混合煤氣熱值監測一致性一直是行業難點。針對軋鋼各產線混合煤氣計量,部門多次組織開展燃燒式與光譜熱值儀的比對校驗,確保熱值數據準確可靠,為產線穩定運行、成本核算與能效管理提供堅實數據支撐。
將質量意識融入系統建設,以智慧賦能管理升級。從“基礎能源管理系統”到“智慧能源動態管控系統”的迭代進程中,能源環保部始終以“貼近生產、服務實戰”為中心。當軋鋼廠回收蒸汽出現放散,造成能源浪費時,部門技術團隊依托智慧能源管控系統,持續分析軋鋼與煉鋼回收蒸汽壓力及發電機入口壓力差異,最終找出癥結——加熱爐出口主蒸汽閥安裝方向錯誤。經調整,軋鋼蒸汽日放散量減少50噸,日發電量提升7000千瓦時。
此外,能源環保部牽頭構建的工序能耗模型與能源駕駛艙,讓實時能耗一目了然,為生產決策安裝上“數字之眼”,實現了能源質量與效率的精細化、可視化管控,為公司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武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