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方大萍安鋼鐵安源煉鋼廠生產車間,熾熱的鋼水在鋼水罐中平穩流轉,熱修作業有序推進。曾幾何時,鋼水罐熱修時滑板未關閉或關閉不到位導致的鋼水滴漏事故,如同懸在生產線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飛濺的鋼水不僅打亂生產節奏,更對設備和人員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如今,這一隱患得以徹底消除,源于一項“小而精”的專利創新。
“每次看到鋼水漏出來,心里都發緊。”一位老師傅回憶道。正是這種切膚之痛,催生了一場由一線工人主導的技術革新。為破解這一難題,安源煉鋼廠技術團隊日夜駐守車間,圍繞鋼水罐油缸控制機構反復鉆研,從剖析現有設備漏洞,到數十次推翻重建方案,研發之路充滿波折。直到方大萍安鋼鐵安源煉鋼廠技術人員李罡觀察油缸三角鐵時突發靈感:能不能在這里加一塊鋼板,讓它在滑板沒關嚴時“卡住”油缸銷,只有完全閉合才能順利取出?這個一閃而過的念頭,成為破解難題的關鍵。
于是,他和工友們開始沒日沒夜地試驗。畫圖、加工、安裝、調試,方案一次次被推翻,又一次次重來。最終,“一種鋼包水口開閉輔助裝置”誕生了。它結構簡單,卻效果驚人:安裝便捷、不影響作業,卻能100%杜絕因滑板未關導致的鋼水泄漏。
這項看似微小的專利,很快展現出巨大能量。車間里再也未見鋼花亂濺的險情,生產節奏平穩了,工人心里踏實了。它不僅僅是一個裝置,更成了鋼水罐旁無聲的“安全守護者”。
在方大萍安鋼鐵,這樣的創新故事遠未止步。
在安源軋鋼廠,員工針對高速線材精軋的特殊需求,發明了“高速線材精軋用廢料箱前喇叭口、空過導管機構”,有效優化了生產流程。安源煉鋼廠和技術中心員工則研制出“轉爐補爐料輔助燒結小車”,有力保障了補爐料燒結質量,為轉爐穩定冶煉筑牢根基。
創新同樣延伸至物流環節。物流運輸部員工自主研發的“組合重型貨架”由鏤空矩形主架與移動拖板組成,底部配備承重輪,可靈活裝卸物資,高效利用倉儲空間,解決了鋼鐵企業備件倉儲的管理痛點。
這些源于一線、服務生產的專利成果,共同構筑起方大萍安鋼鐵高質量發展的“創新矩陣”。它們或優化設備性能,或簡化操作流程,或降低安全風險,每一項都凝聚著基層員工的智慧與汗水。
方大萍安鋼鐵始終將技術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通過出臺《公司專利管理辦法》、設立勞模創新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形式,真金白銀獎勵發明人,搭建攻關平臺,培育“工匠型”人才,全面激發全員創新活力。
從一把鋼水罐上的“安全鎖”,到遍布生產、物流各環節的實用專利,方大萍安鋼鐵用實踐印證了“創新源于一線,專利用于生產”的理念。通過持續推進科技創新,截至目前,企業已成功獲得國家級專利成果57項,省級科技成果5項,市級科技成果66項。未來,方大萍安鋼鐵將繼續以匠心為筆、以創新為墨,在高質量發展的畫卷上,寫下更多鋼鐵般的堅實篇章。(廖鑫 孫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