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
煉鋼廠鐵水溫降取得突破
成功降至90.12℃
較去年平均溫降降低22.03℃
創下歷史最優水平

鐵水作為煉鋼的主要原料,其入爐溫度每提升一度,都意味著能源消耗的降低與生產成本的節約。為實現鐵水溫降的最小化,煉鋼廠堅持算賬經營,聚焦全過程熱能管控,多措并舉,協同發力。
精準配罐,保障鐵包高效周轉
“高爐出鐵,空包必須提前到位,一秒都不能耽誤!”準備車間輪班長在班前會上強調道。
在推行“1+1”高爐爐下配包模式時,嚴格保證每個高爐出鐵時均有對應空包及時就位。此舉顯著壓縮了鐵包無效空駛與閑置時間,使鐵包內襯始終維持在理想的“熱態”工況,為減少過程溫降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嚴格控制在線鐵包數量,優化周轉路徑,全面提升鐵包利用效率。10月,煉鋼廠鐵包周轉率達6.83,創歷史最高紀錄,為溫降取得歷史性突破創造了有利條件。
全程加蓋,構筑移動保溫屏障
將鐵包加蓋作為一項硬性標準嚴格執行,運輸環節全面落實“鐵包蓋能加必加”原則,準備車間設備人員全力保障加蓋裝置完好率,調度環節全程監控,有效鎖住鐵水熱量。
聽著鐵包蓋合的清脆聲響,調度室負責人左東笑了:“這聲音,比任何警報都動聽。熱量守住了,成本就降了。“
這項如同為鐵水包穿上“棉襖”的措施,有效減少了熱量在運輸過程中的散逸,貢獻了顯著的溫降收益,構筑起一道可靠的移動保溫屏障。
熱量置換,提升廢鋼入爐溫度
在廢鋼環節做“加法”,通過升級烘烤工藝,將烘烤率提升至≥95%,并延長烘烤時間,使廢鋼表面溫度提升約800℃。
“以前廢鋼冷冰冰的,現在烘烤后熱得發紅,加進鐵水里幾乎不‘搶’溫度了!”區域負責人劉德宏興奮地分享道。
此舉實現了“以熱換熱”,當預熱廢鋼加入鐵水時,大幅抵消了兌鐵過程中的溫降,成為優化整體熱平衡的關鍵一環。(盧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