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武集團中南股份軋材廠棒一2線準備班,秉持“精打細算控成本,精益求精提效能”的原則,在油品管理領域推出一系列扎實舉措,月度機油消耗較之前下降9.2%,油品相關設備故障率降低15%。
油品消耗不僅關乎生產成本,滲漏的油品更會污染設備、加速部件磨損,嚴重時甚至引發故障停機,造成多重浪費,軋材廠棒一2線準備班采取措施持續有效進行改進。
“對于隱藏部位,多看一眼,就能少浪費一點”
組長的這句話如同行動指南,大家嚴守“見漬必查”準則,認真排查線上線下設備的“跑冒滴漏”問題。對軋機軸承箱、油管接口等部位,細致到用工具劃過每處可能滲油的縫隙,發現油跡,便利用停機間隙及時處理。例如檢查4號軋機,發現導衛裝置下方有細微油痕,拆開后確認是密封圈老化導致的滲漏,及時更換后,單周就減少機油損耗約5升,避免了積少成多造成更大浪費。
“今天你刮出來的油,比昨天多了沒有”
這是班員之間常互相打趣的話,但背后卻是準備班對軋輥潤滑油拆封使用環節的精細管理。他們對現有標準操作流程進行了優化:拆袋時要求使用專門的刮刀沿密封線平穩剝離,防止因撕扯導致袋體破損殘留;傾倒時,先以掌心抵住袋底從邊緣向中間擠壓,再用刮刀以45度角順著褶皺反復刮擦,有時候連邊角最細的紋路都要捋幾遍。經規范操作后,按班組每周平均使用20袋機油計算,單這一項每月就能多回收近30升。
“蓋緊點,別讓灰塵壞了好油,但廢油也是寶喲”
簡單的叮囑里,藏著對油品儲存和周轉的嚴格規范,班員們在日復一日的操作中形成了習慣。儲油區的每個儲油桶,用完后立刻加蓋密封,大家都明白,蓋不嚴實,灰塵進去了,好油就變成廢油了。換油時,漏斗嘴還套著一層細密的濾網,既能防止灑漏,又能提前過濾雜質。另外,準備班還對廢油“精打細算”。過濾后的廢油被分到專用的回收桶,桶身有注明標簽,需要時被送去給設備外部鏈條、導軌等非關鍵部位做潤滑。“你看這廢油,潤滑鏈條剛剛好,既能省下新油,又能讓設備轉得更順溜”,真正做到了用盡每一滴油的價值。
通過這些改進,準備班月度機油消耗較之前下降9.2%,油品相關設備故障率降低15%。這些變化并非偶然,而是班組里每個人周而復始按標準化作業的成果,是大家把每一個細節都做到極致帶來的降本效益。(劉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