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本鋼北營能源總廠能源運行作業區,筆者才真正體驗到本鋼一線職工們正在推進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工作成果。在這座由數據流編織的現代化能源“中樞神經”里,每一次屏幕閃爍都跳動著該公司綠色“智”造的脈搏。從制氧機的精準啟停到煤氣的跨企調度,從發電機組的多發一千瓦時電到供水管網的滴水必爭,北營公司一線職工用“智能化鑰匙”打開了傳統鋼鐵能源管理的“黑箱”。當62%的自發電比率在大屏上定格時,展現的不只是數字的突破,更是一個老工業基地在轉型升級路上留下的堅實足跡。在這里,每一千瓦時電都正講述著“雙碳”目標下的“中國鋼鐵智慧”。
本報記者 何濤
“我們能源集控智慧平臺是通過集控系統深度應用開發,使二次能源回收利用率顯著提高,各項能源指標持續提升。自2023年9月份投入使用以來,目前我們的集控大廳內一共有47個工位掌控著全流程生產?!?月15日,《中國冶金報》記者走進本鋼北營能源總廠能源運行作業區,副作業長紀寶紅向《中國冶金報》記者詳細介紹。
該作業區位于本鋼北營生產控制運行中心內,從制氧到燃氣,從發電到供電,各專業領域調度員都在緊張有序地忙碌著。第一站的制氧系統便吸引了《中國冶金報》記者的目光,通過大屏幕就可以看到這里所有的產品,包括對于能源運行而言至關重要的氧氣、氮氣、氬氣,以及液氧、液氮、液氬等液體產品。這里的調度員們每天都進行廠際之間的生產協調,從供應端到使用端,平衡氣體供應量。
針對近期大高爐檢修后氣體需求不穩定的情況,各系統的調度員們及時跟蹤,并準備開啟現場2萬立方米制氧機增加供氧量以滿足大高爐生產需求?!吨袊苯饒蟆酚浾吣慷谜{度員崔洪濤下達指令,僅30分鐘,2萬立方米制氧機順利啟動,及時滿足供氧需求。
在燃氣系統,《中國冶金報》記者了解到,這個集控系統除負責整個北營公司高爐、焦爐、轉爐煤氣的平衡、轉供以外,還肩負著給板材公司、遼煤化公司供應煤氣的監督、平衡重任。本鋼近期還展開了聯檢,燃氣系統職工提前制訂預案,隨時掌握聯檢進度,并對燃氣比例進行科學平衡,保證了燃氣供應安全穩定。
“我們多發1千瓦時電,本鋼就少買1千瓦時電。7月份我們自發電比例突破60%大關,創造歷史新高!”發電調度員王磊語氣中洋溢著自豪。他向《中國冶金報》介紹,哪怕是在緊急停爐等特殊時期,他們也未浪費1千瓦時電,發電與供電系統緊密配合,實現了電量平衡。
在供電系統,調度員高嵩介紹,自8月11日開始的高爐檢修涉及到停電、送電保證負荷平衡,供電系統的職工們在集控大廳通過遠程倒閘等系列復雜操作,保證了電網參數達標。
供水系統也不落后?!拔覀兘衲旯芫W改造了1200米,已于6月底改造完畢,每天我們都通過智能系統進行管網監控,這是線下線上節約用水的重大攻關措施。”供水系統調度員謝二冬向《中國冶金報》介紹,截至目前,本鋼北營公司生活水損失率已經降到20%以下,并呈持續下降趨勢,這跟供水系統的智能監控和有效指揮緊密相關。
在“智慧能源集控中心”的精準調控下,本鋼北營公司能源運行效率實現了質的飛躍。2024年,這里自發電比例累計達53.7%,同比增長11.03%,噸鋼外購能源費用降低27.8元,噸鋼耗新水創歷史最優水平。2025年7月份,本鋼北營能源總廠能源運行作業區燃氣、發電、供電系統協同發力,自發電比例首次突破60%~62%的區間。
該能源運行作業區調度系統、操作系統,在現代化、智能化液晶超大屏幕包裹下顯得愈發魅力無窮。本鋼北營公司依托能源集控智慧平臺,結合能源專業特點形成制氧—燃氣—發電—供電—供水的能源全流程“U形”工位布局,實現信息傳達準確迅速。鋼鐵能源管理正在這里迎來真正的“智慧蛻變”。
《中國冶金報》(2025年09月10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