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姜克雋
近期,英美資源集團與泰克資源合并,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合并后的英美資源泰克(Anglo Teck)集團將擁有礦業領先的資產組合,包括6處世界級銅礦資產、優質鐵礦石和鋅業務。英美資源泰克集團將依托其世界級的銅資源稟賦,在各方面條件成熟且具備吸引力的采礦國家及地區推進銅礦改擴建及新建項目,持續拓展業務。
筆者認為,這可以被看作全球礦業低碳轉型進程中一個有代表意義的事件。在新的轉型格局下,非能源類礦產行業需要做出對未來的判斷,并采取相應的應對舉措。
實際上,目前已經有中國、美國、日本等140多個國家提出了自身的碳中和目標。在經歷最初的尋路階段后,2023年起,以中國為首開始出現了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以及電動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現象。這也開始影響全球汽車產業和石油產業的發展格局。近期,以“零碳氫”為基礎的氫基產業也顯示出巨大發展空間。可以說,到2025年,能源轉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同時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轉型機遇。在此背景下,各個產業都需要制訂好自身的應對措施。
據筆者研究,預計到2035年,全球各類產業將出現明顯的轉型跡象。預計到2050年,全球的化石能源國際貿易明顯縮減,對傳統化石能源企業的轉型提出較嚴要求。隨著全球能源轉型深入推進,目前已經有不少的能源企業做好了轉型準備。
在能源轉型的引領下,經濟轉型也逐漸強化。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給汽車制造業等相應下游產業及相關服務業帶來了明顯沖擊。更為重要的是,光伏和風電等發電成本快速下降,帶動綠氫成本下降,預計在未來不久就可以形成市場競爭力。這會促使氫基產業,如合成氨、甲醇,以及烯烴等石化產品的生產出現重大轉型,生產工藝、區域布局也將隨之變化。
能源轉型與經濟轉型為非能源礦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從全球需求來看,傳統金屬產品如鋼鐵、鋁、銅等總體保持穩定甚至呈現上升趨勢,但行業正在經歷一場以低碳化為核心的生產方式變革。實現金屬生產的低碳轉型,關鍵在于推廣電力化、綠氫還原、碳捕獲等低碳技術路徑。以鋼鐵為例,氫基直接還原技術已較為成熟,其經濟性主要取決于綠氫成本。值得關注的是,一些鐵礦石資源豐富的國家(如澳大利亞)同時具備豐富的光伏資源,這為它們轉型生產低碳排放鋼并直接出口高附加值金屬產品提供了可能,而非僅出口鐵礦石。這一轉變不僅提升了企業盈利能力,也可能重構全球金屬供應鏈。例如,澳大利亞從出口鐵礦石轉向出口鐵產品,將給包括中國在內的傳統冶煉地區的產能布局帶來深遠影響。類似的技術與供應鏈變革預計也將出現在鋁、銅等其他金屬領域。在這一背景下,筆者認為,碳中和目標正推動整個經濟體系走向深度降碳,并對非能源礦產行業提出戰略調整的迫切要求。因此,相關企業必須積極應對,制訂長期轉型策略。這便回到了話題伊始,英美資源集團與泰克資源的合并就可被視為非能源礦產行業為應對新格局所采取的戰略舉措。
與此同時,鋰、鈷、鎳等新興關鍵礦產資源正迎來快速增長,并逐步形成全球性的產業布局。盡管當前這些行業仍處于動態變化之中,相關企業仍在不斷夯實基礎、積極擴張。這些關鍵金屬的未來需求高度依賴技術變革的路徑。例如,2022年鋰價大幅上漲,就加速了鈉離子電池技術的研發與突破。在筆者看來,這意味著“零碳技術”的進步可能深刻影響甚至替代某些關鍵金屬的需求,使整體需求呈現顯著上升趨勢,但這同時伴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由此看來,從事這類礦產開發的企業需謹慎制訂發展戰略,高度重視技術路線選擇和風險應對。同時,當前關鍵礦產的生產往往伴隨較大的環境足跡,未來必將面臨更嚴格的低碳與污染排放約束。像鋼鐵行業一樣,這類礦業也需走向零碳、零污染的生產方式,而此類轉型很可能重塑整個產業的國際格局與企業競爭形態。筆者認為,提前布局并積極適應可持續生產方式,將成為企業應對變局的關鍵所在。
中國清潔能源的快速發展正顯著增加其對相關產業的引領作用。2010年—2019年,全國光伏裝機容量累計增長約2億千瓦;而2020年—2022年3年間,新增裝機容量達1.93億千瓦;2023年新增2.1億千瓦,2024年新增2.77億千瓦,截至2025年5月底又新增1.9億千瓦。根據國網能源院預測,2025年全年新增光伏裝機容量可能達到2.8億千瓦。這一發展節奏清晰表明,中國能源轉型正在以遠超預期的速度推進,其變革力度前所未有。面對如此迅猛的轉型趨勢,非能源礦產企業應高度重視其可能帶來的系統性影響,積極做出戰略預判并制訂應對策略。
對中國企業而言,筆者認為,更關鍵的課題是如何在全球市場競爭中不斷提升自身實力。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和國際地位日益提升,中國的該類企業已具備與國際巨頭并肩甚至引領的潛力,而這迫切需要更開闊的視野和更敏銳的戰略洞察力。首先,應加強對能源與經濟轉型方向的前瞻研判,明確未來產業變革路徑。其次,應注重產業鏈協同,通過交叉投資等方式提升抗風險能力,同時必須加大對關鍵領域技術研發的投入,跟蹤并掌握行業顛覆性技術,為戰略決策提供堅實支撐。最后,還應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深入理解全球產業規則和市場機制,從“中國企業”真正成長為“全球企業”。
總之,這樣的變革在加速。英美資源集團與泰克資源合并是其中的一個案例,未來還會有類似的企業合并案例出現。筆者認為,對于中國企業而言是一項優勢,因為中國市場是一個非常有引領性的市場。
[作者系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社會樞紐碳中和與氣候變化學域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