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
記者 楊凱 報道
特約通訊員 藍義高 攝影
“當前,‘智能制造’和‘綠色低碳’是鋼鐵行業的兩大發展主題,科技創新是鋼鐵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8月7日,在第十四屆中國國際鋼鐵大會上,河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鍵在作主旨發言時表示:“要堅持創新驅動,強化科技賦能,加快推動鋼鐵行業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圖為劉鍵
“科技創新”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是推動鋼鐵行業轉型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生產力要素、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劉鍵表示,鋼鐵行業必須搶抓創新機遇,以科技創新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讓鋼鐵產品富集更多的“科技、智能、綠色”等新質元素,釋放出更多的創新價值。
劉鍵介紹,河鋼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全方位優化配置科技創新資源,加快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具體包括:
持續推進研發投入“三年上、五年強”專項行動,聚焦高端材料、智能制造、綠色低碳、新興產業等領域,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充分激發創新活力。近年來,河鋼研發投入年均增長25%以上,研發投入強度由過去的不到2%躍升至目前的近4%。
圍繞國家戰略和客戶需求,加大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鋼鐵產品的研發力度,積極推進產品創新與迭代,加快推動鋼鐵產品由“原料級”向“材料級”轉變,努力為客戶提供最具價值的鋼鐵材料解決方案,有300多個品種填補國內、國際市場空白。
積極開展關鍵核心技術和前沿引領技術創新,引領企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創新開發“高品質特殊鋼電渣重熔技術”,特厚板產品滿足了我國重大戰略項目對高端材料的需要,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突破“新一代高性能船用高錳鋼”生產技術,實現了國產高錳鋼從基礎研究到工程應用的跨越;國內首創轉爐煉鋼“底吹氧、底噴粉”成套工藝,創造了單套爐底壽命超1500爐的全球最高水平。
加強產學研協同創新,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截至目前,河鋼累計與全球著名科研院所、高端客戶和一流企業,聯合共建了40個“協同創新中心”;與貝爾格萊德大學共建“中國—塞爾維亞‘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養與國際交流平臺,推動了河鋼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人工智能已經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是重構生產關系的革命性力量,是驅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引擎。
當前,數字經濟浪潮席卷全球,正在重構經濟活動的各個環節,推動各行各業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特別是人工智能,使制造業在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創新能力實現質的飛躍,成為驅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引擎。目前,超過80%的鋼鐵企業已經開始探索大數據模型應用,智能制造已經成為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
劉鍵表示,河鋼把智能制造納入企業發展戰略,積極推進人工智能技術與鋼鐵生產深度融合,大力實施“智能化提升行動”,加快以人工智能賦能企業轉型升級。
具體來講,河鋼自主研發了“威賽博”工業互聯網平臺,系統集成了智能裝備、工業仿真、模型控制等創新能力,形成了貫穿生產全流程、軟硬件協同的工業互聯網基礎底座。2023年9月,河鋼“威賽博”工業互聯網平臺入選國家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
河鋼大力推進“模型化生產”,開發了自動煉鋼、高精度熱軋等80多項自主可控的“核心工藝模型”。其中,河鋼自主研發的“全模型化轉爐煉鋼系統”,國內首發的轉爐“自動裝鐵模型”,徹底顛覆了“經驗煉鋼”的傳統生產模式,使轉爐生產邁上了裝鐵、冶煉、出鋼全過程“一鍵式”的智能化新高度,自動出鋼成功率達98%以上。河鋼研發應用的“垂直領域鋼鐵大模型”,可使轉爐煉鋼效率提升10%、新材料研發效率提升12%、設備運維成本降低15%。
河鋼還推動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技術與制造流程全鏈條融合,建設了一大批“智能工廠”,有5家單位入選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名單。劉鍵表示:“目前,河鋼正圍繞‘生產制造、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產品研發、綠色低碳’五個領域,大力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加快實現由局部智能向全域智能轉變,努力打造鋼鐵行業‘全域智能體’。”
隨著全球氣候治理加速推進和《巴黎協定》深入落實,“全球脫碳議程”不斷深化,“綠色低碳”已經成為全球產業必須做好的“必答題”。
“當前,應對氣候變化、加快綠色轉型,已成為全球的共識。實現‘雙碳’目標,鋼鐵產業承擔著重要責任和使命。”劉鍵強調,河鋼始終把“綠色低碳”作為企業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不斷強化能源結構、工藝結構和材料技術創新,積極探索和實踐綠色低碳轉型,連續三年獲評世界鋼鐵行業“可持續發展優勝者企業”,重點做了以下工作:
加大環保投入,大力推進超低排放改造和“極致能效工程”。目前,河鋼實現了環保績效“全面創A”,有6家單位被評為國家級“綠色工廠”,有9家單位入選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能效標桿示范廠”培育企業。
加強“革命性”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和推廣應用。2022年12月,全球首例120萬噸氫冶金示范工程在河鋼全線貫通,截至目前,實現連續穩定生產,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減少了70%。同時,依托氫冶金示范工程,啟動實施“氫基豎爐—近零碳排電爐”新型短流程項目,實現了能量來源、原料生產、冶煉過程三個“碳近零”,為鋼鐵行業轉變能源結構、實現工藝革命提供了全新路徑、創造了全新場景。近期,河鋼萬噸“氫冶金綠鋼”出口合同成功簽訂,綠色低碳的優勢正在加快體現出價值。
發布河鋼《低碳排放產品發展規劃》,打造“HINEX Steel?”低碳品牌,加快構建“低碳排放鋼、綠鋼、近零碳排鋼”的產品矩陣,努力為客戶提供綠色低碳鋼鐵材料解決方案。
不斷強化與原料端、客戶端“協同降碳”。河鋼聯手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力拓等全球頭部礦山,深入開展鋼鐵行業“價值鏈脫碳”合作,共同探索“低碳原料解決方案”,聯合研究“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突破性脫碳技術;攜手寶馬、長城、海爾、海信等汽車、家電行業高端客戶,共同打造“綠色低碳鋼鐵供應鏈”,構建了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協同降碳的新模式。
河鋼自主研發“WesCarber碳中和數字化平臺”,為行業用戶提供碳核算、碳足跡、能碳協同、碳鏈管理等全場景解決方案。截至目前,已為全球客戶出具70多份碳足跡證書。
劉鍵表示,當前的鋼鐵行業已經進入了智能制造、綠色低碳的全新發展階段。河鋼愿與全球企業和合作伙伴分享成功經驗、深化戰略合作,堅持創新驅動、強化科技賦能,共同推動鋼鐵行業在綠色、低碳、智能的道路上加速前進,用綠色、低碳、智能鋼鐵,創造更可持續、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