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
記者 李江梅 報道
特約通訊員 藍義高 攝影
完成首發新產品25項,汽車板、高端電工鋼、鍍錫鍍鉻板市場占有率均保持國內前三;
建成世界首例“燃—熱—電—水—鹽”五效一體高效循環利用系統,年減排二氧化碳40萬噸;
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154項、發明專利1570余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455件;
累計完成26個產品碳足跡認證,發布11份產品EPD報告;
累計退出企業超200家,虧損企業數量壓減70%;
截至2025年上半年,累計營業收入、利潤分別完成規劃進度的111%、189%,預計年底全面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經營業績創出歷史好水平……
這些讓人眼前一亮的數據,是首鋼“十四五”發展成績單中的節選。同樣身處鋼鐵行業深度調整期,首鋼的成功秘訣是什么?
在10月23日召開的第十五屆中國鋼鐵年會上,首鋼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邱銀富在報告中為我們解開了首鋼逆勢增長的獨家密碼。答案就藏在首鋼“一引領兩融合”的發展路徑里面。

圖為邱銀富
“‘一引領’即以技術創新為引領,強調技術創新在企業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兩融合’包括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融合、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融合。”邱銀富進一步解釋道,其中,技術創新提供動力,輸出的是更先進的產品;管理創新提供制度設計,輸出的是更高的效率;商業模式創新提供改變傳統經營方式的盈利模式,輸出的是更符合價值鏈要求的服務。三者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共同構成首鋼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路徑。
在總結首鋼“十四五”成功發展經驗的基礎上,他進一步為鋼鐵行業如何以更積極主動的姿態邁向“十五五”建言獻策。
邱銀富指出,鋼鐵行業長周期減量調結構的形勢短期內不會根本改變,但同時,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也不會改變。
“‘十五五’時期,我國仍是全球最大的鋼鐵消費市場,隨著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持續壯大、未來產業加快布局,鋼材消費將迎來新的結構性機遇。”邱銀富說道。
他指出,“十五五”時期,鋼鐵企業探索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努力做好以下3件事。
一是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引擎”,突破產業升級關鍵瓶頸。聚焦先進材料、低碳工藝、智能制造等關鍵領域,集中優勢資源,強化協同攻關,力爭在一批關鍵前沿技術上實現新突破,提升高端產品供給能力和價值創造水平。
二是以數智賦能為“重要抓手”,激活生產運營效率潛能。將“AI(人工智能)+鋼鐵”作為數字化轉型的主攻方向,深化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在原料采購、生產制造、物流銷售等環節的融合應用,提升協同效率和供應鏈一體化水平,實現生產更高效、管理更精細、市場響應更敏捷的系統性變革。
三是以低碳發展為“戰略導向”,構建綠色可持續產業生態。加快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貫通原料采購、生產加工、產品回收利用全流程,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產業鏈體系,推動鋼鐵行業發展模式由規模擴張向質效提升、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根本性轉變。
“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一項長期任務和系統工程。”邱銀富在報告最后展望道,首鋼將持續深化“一引領兩融合”,推動形成符合首鋼實際、彰顯創新優勢、厚植綠色底色、深化產業協同、充滿發展活力的新質生產力,加快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的首鋼場景,為建設科技強國、制造強國、鋼鐵強國貢獻更多首鋼經驗和首鋼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