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新聞網 中國冶金報
記者 郭達清 張垚
10月24日,在中國國際礦業大會框架下,由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承辦的“中資礦企海外履責的探索——以剛果(金)為例”分論壇成功舉行。作為我會與華友鈷業創新開展社企合作的首個實踐案例,剛果(金)發展援助項目已順利完成首期交付并即將啟動二期實施。該合作模式通過本地化運營、社區共建等創新舉措,構建了可持續的海外礦企履責體系,其成功經驗獲得了行業和社會的廣泛關注,為本次論壇提供了重要實踐樣本和討論基礎。
本次論壇匯聚了中剛兩國政府代表、領軍礦企負責人、權威專家學者及社會組織代表,圍繞海外中資企業社會責任(CSR)履行、環境、社會及治理(ESG)體系構建與社區共贏發展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入研討,為促進中非民心相通、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智慧與力量。
多方致辭,奠定開放合作基調
論壇在中國礦業聯合會秘書長車長波的致辭中拉開帷幕,他強調了礦業行業在海外運營中踐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性。
我會陳志剛副理事長在致辭中指出,基金會始終致力于陪伴中資企業“走出去”,通過專業的公益項目和社區服務,助力企業在海外當地化解運營風險,增進社區福祉,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國駐剛果(金)大使趙斌在視頻致辭對中資企業在推動當地社區發展與環境保護方面所做的努力表示贊賞并闡述了中非合作行穩致遠的重要性。
主旨演講與案例分享,剖析實踐路徑
在主旨演講環節,中國農業大學董強教授系統闡述了中國社會組織和中資企業協力共促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路徑與方法。
隨后,一批在剛果(金)深耕的標桿企業代表分享了各自在社責實踐與社區溝通方面的寶貴經驗。華友鈷業分享了其將ESG理念融入國際化運營,促進社區共贏發展的實踐;北方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分享其在剛果(金)通過構建ESG管理體系降低經營和社會風險的經驗,并展示了項目成果和社會成效;天津華勘集團有限公司回顧了其自身作為工程類企業在礦產開發上,結合地方稟賦和自身資源,做好ESG實踐的案例。
論壇期間發布的《剛果(金)中資礦業企業社區發展與責任白皮書》,系統地梳理當前中資礦企在剛履責的現狀、挑戰與未來方向,為行業提供行動指引。
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國際發展部主任以“陪伴企業‘走出去’的實踐經驗”為題發表演講,詳細介紹了基金會利用其專業公益平臺,在非洲地區實施“微笑兒童”供餐等民生項目,有效銜接企業資源與當地社區需求,助力中資企業提升軟實力、構建和諧社區關系的“基金會方案”。
圓桌對話,凝聚共識展望未來
在最后的圓桌對話環節,來自不同領域的多位嘉賓,圍繞“海外履責中的機遇、挑戰與解決方案”這一主題,展開了熱烈而富有建設性的討論。與會嘉賓一致認為,履行社會責任、推動社區發展已不再是企業的附加題,而是關乎長遠發展的必答題。各方應加強溝通協作,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協同、公眾參與的多元共治格局。
共同倡議,發布《中資礦企海外社區發展倡議》
作為本次論壇的一項重要成果,在與會各方的共同見證下,中國礦業聯合會、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聯合多家與會礦企,鄭重簽署并發布了《在剛中資礦產企業海外履責聯合行動倡議》(以下簡稱“《倡議》”)。
《倡議》旨在凝聚行業共識,推動履責實踐從合規性要求向戰略性行動深化。此舉標志著中資礦企在海外履責方面從“各自探索”邁向“集體行動”的新階段,展現了行業整體的責任擔當。
本次分論壇的成功舉辦,標志著在中非合作邁向構建新時代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各方力量正積極推動合作模式從“硬”聯通的經濟深化合作,向“軟”聯通的民心相通升華。當一座座現代化礦山在非洲大地拔地而起,與之相伴而生的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引擎,更應是社區繁榮的希望與中非情誼的升華。本次論壇及其成果,正是對這一時代命題的積極響應,生動詮釋了中資企業從“走出去”到“融進去”的責任擔當,展現了跨越山海的守望相助,實現了在利益共同體基礎上,向責任共同體和情感共同體的深刻演進,讓中非友好的薪火在基層社區、在普通民眾心中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剛果(金)發展援助項目簡介:
剛果(金)發展援助項目(剛果(金)華友鈷業CDM社會責任項目)在7月26日舉辦的第七屆中非民間論壇、中非青年領導人論壇平行論壇——公益慈善與中非減貧合作論壇上正式啟動。該項目由華友鈷業剛果(金)公司捐贈支持,由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負責執行。項目首期與盧本巴希市本地社會組織CL-CPD合作,在Kawama村開展包括村多功能廳、職業培訓中心和村教室建設在內的3個子項目。截止2025年7月,首期項目已經順利竣工并交付,即將啟動二期項目實施。此外,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會還在當地試點開展國際微笑兒童供餐項目及國際愛心包裹項目,助力實現零饑餓和優質教育的SDG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