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
記者 李江梅 報道

圖為論壇現場。
11月8日,第二十屆全國高校冶金院長暨冶金學科高層論壇在遼寧鞍山召開。此次論壇由全國高校冶金院長論壇組委會主辦、遼寧科技大學承辦,以“共話合作,共敘友誼,共謀發展”為主題,聚焦冶金學科現狀與創新發展、綠色低碳冶金技術、學科交叉融合等關鍵議題,旨在推動全國冶金工程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的高質量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教授姜濤,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教授趙中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金屬所研究員李殿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原工材學部工程一處處長、研究員朱旺喜等380余位來自全國冶金領域的高校校長、院長、知名專家及學者參會。
會上,遼寧科技大學校長胡軍、鞍山市副市長朱長悅致歡迎辭,遼寧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孟勁松致閉幕詞。遼寧科技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院長艾新港、副校長張文宇主持論壇開幕式,遼寧科技大學副校長李勝利主持論壇閉幕式。
胡軍在致辭時表示:“冶金行業正面臨著轉型發展的關鍵期,此次論壇的召開如一場及時雨,為冶金人共商冶金學科創新發展、共育時代新人提供了寶貴的交流學習平臺。相信通過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必將進一步促進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為破解關鍵工藝難題、構建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注入強勁動能。”
“此次論壇與國家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部署高度契合,也與鞍山這座城市的發展脈搏同頻共振。”朱長悅說道,“相信通過深入的交流與碰撞,必將為冶金學科的創新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將為鞍山的轉型發展帶來寶貴的啟示。”
姜濤做題為《我國鋼鐵行業綠色化轉型升級思考》的主題報告。他分享了鋼鐵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六大技術途徑,包括:從低品質原生礦向優質原料轉變、從常規爐料向低碳新型爐料轉變、從使用化石能源向綠色清潔能源轉變、從減污降碳向碳污協同減排轉變、從高爐轉爐長流程向短流程轉變、從單一制造功能向綜合功能轉變。
李殿中在做《高純高均質特殊鋼研究與應用》報告時介紹了其團隊在高純凈特殊鋼領域的研究進展,并深入淺出地闡述了高純高均質特殊鋼的重大應用價值,為提升我國關鍵基礎材料性能與自主保障能力指明了方向。
趙中偉在做《有色冶金技術創新——從喉返神經說起》主題報告時揭示了有色冶金技術創新的底層邏輯與巨大潛力。
朱旺喜在《注重基金 創新冶金》報告中分享了關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與青年成長的寶貴經驗,為冶金青年才俊的脫穎而出提供了重要指導。
此次論壇還特別邀請了來自東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昆明理工大學等冶金高校的專家學者做專題報告。他們結合各校特色,深入探討了冶金工程教育的課程體系創新、產教融合實踐及冶金人才培養等熱點議題,分享了寶貴的“校本經驗”與深邃的個人思考,現場的智慧火花不斷碰撞。
“論壇雖有閉幕之時,但學術探索的腳步永不停歇,我們的友誼與合作亦歷久彌堅。”孟勁松在致閉幕詞時表示,希望將此次論壇結出的豐碩成果切實轉化為推動科技創新、深化教學改革、培育時代新人的強大動力。
論壇同期舉行了第十九屆“全國高校冶金院長獎”及“全國高校冶金院長提名獎”頒獎儀式,并舉行了論壇承辦交接儀式,下一屆論壇將由內蒙古科技大學承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