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方大特鋼發布2025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該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0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48.75%,在鋼鐵行業整體承壓的背景下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方大特鋼良好的發展勢頭得到資本市場認可。半年報顯示,二季度末較一季度末,方大特鋼前10名股東中多家機構進行增持,其中控股股東方大鋼鐵增持1805.09萬股,持股比例增加0.78%,彰顯對方大特鋼未來經營發展的信心。同時,北上資金、金融機構等投資者跟進投資增持,體現資本市場對方大特鋼戰略方向、業績穩健性與成長潛力的持續認可。方大特鋼股票市場熱度顯著提升,一季度末至今漲幅達43%,漲幅居鋼鐵板塊第一梯隊。
今年上半年,我國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發力顯效,經濟運行延續穩中向好發展態勢,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但是,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經濟回升向好基礎仍需加力鞏固。供強需弱仍然是鋼鐵市場當前的主要矛盾,鋼鐵行業利潤有所修復但持續性仍顯不足。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5年1-6月,全國粗鋼產量達5.15億噸,同比下降3%;生鐵產量4.35億噸,同比下降0.8%;鋼材產量7.34億噸,同比增長4.6%;折合粗鋼表觀消費量4.52億噸,同比下降5.6%。另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今年上半年,重點統計鋼鐵企業累計營業收入為29985億元,同比下降5.79%;利潤總額592億元,同比增長63.26%;平均利潤率1.97%,虧損面23.86%。
在此背景下,方大特鋼積極應對強供給、弱需求的市場挑戰,堅定執行鋼鐵行業“三定三不要”經營原則,以效益為導向,走“低成本、差異化、特色化”的發展道路,持續推進精細化管理,大力降本增效,同時堅持普特結合的產品路線,抓住商用車市場回暖,帶動彈簧扁鋼需求的市場機遇,系統推進產品結構優化,實現了經濟效益大幅提升的良性局面,彰顯強勁的市場競爭力。
2025年是方大特鋼的“創新年”,該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通過深化產學研合作與跨界戰略協同,加速推進傳統鋼鐵制造向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今年以來,方大特鋼與華為深入推進戰略合作,在企業數據治理體系與應用、大模型在鋼鐵行業的場景應用、信息安全、數字化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密切合作,不斷豐富企業數據資產、服務共享與應用場景,合力打造鋼鐵行業大模型和綠色低碳數據中心。同時,與寧德時代的合作目前已在新能源汽車關鍵部件材料研發與產品驗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部分產品已進入小批量交付階段,未來將廣泛應用于新能源商用車底盤系統,隨著合作的深入,有望在新能源汽車材料市場取得更大突破。公司表示,將繼續緊跟行業趨勢,根據市場需求不斷研發和推出新產品,優化產品結構,滿足客戶日益多樣化的需求,不斷提升產品競爭力。
方大特鋼還同步完善科技攻關、專利、小改小革等獎勵機制,通過“十大創效激勵渠道”打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與薪酬增長通道,推動員工向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高素質人才轉型。2025年上半年方大特鋼共收到員工申報的小改小革項目1104項,累計投入358.36萬元,創造經濟效益876.65萬元,投入產出比較去年同期提升67.5%,技術紅利持續釋放。
值得關注的是,方大特鋼今年新立項48項科研項目,涵蓋智能制造、綠色低碳、新材料等領域,如《鐵前MES系統開發與應用》和《鐵前工控網絡的技術研究與應用》等項目,將推動生產管理的智能化和高效化。并且,大規模碩博人才招聘工作正在推進,重點引進鋼鐵、材料、AI大模型等領域的高層次人才,自今年起三年內累計吸納1500名碩士、博士,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持。
2025年6月,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維護產業鏈整體利益 共同抵制“內卷式”競爭》文章,引導鋼鐵、汽車產業凝聚共識,攜手破除“內卷”,共同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健康發展;7月,中央財經委員會召開會議明確提出,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聚焦重點難點,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這些舉措有利于規范市場秩序、推動市場供求關系改善、促進價格合理回升,促進企業利潤改善、活力增強。方大特鋼有望受益于行業政策紅利,憑借差異化產品優勢、數智化升級成果、新能源賽道布局及人才戰略支撐,實現經營業績持續穩健增長。(羅霞 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