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軋鋼產線行車承擔著吊運、轉運等重要工作,其走輪更是猶如行車的“雙腳”,承載著自身和吊運物品的重量。上半年,一場行車走輪的“磨損危機”打破了穩定的生產節奏——多輛行車走輪輪緣磨損消耗持續攀升,增加了備件采購成本的同時,更影響了生產的穩定順行。面對難題,行車車間該如何破局?讓我們一探究竟。
抽絲剝繭尋病根,四大“元兇”終現形
“一臺行車走輪磨損嚴重,整條產線都得受影響,必須立刻想辦法!”行車車間生產管理楊凌霜在車間例會上焦急地說道。面對難題,車間迅速行動,成立攻堅小組“破案”。通過連續的蹲點監測、數據分析,三大“元兇”浮出水面:一是行車軌道單邊過度磨損,如同崎嶇不平的道路,加劇車輪“顛簸”;二是成品庫高溫烘烤,鋼結構廠房梁受熱變形,導致軌道“走位”,車輪被迫“偏航”;三是走輪日常調整不及時,微小偏差日積月累成大患。“找到病根就成功了一半!”小組負責人楊凌霜攥緊記錄本,眼中滿是斗志。
三招連環破困局,精準施策除頑疾
針對問題根源,攻堅小組精準應對 :軌道煥新;緊盯計劃檢修窗口期,對磨損超標軌道果斷換新,并提前修復軌道裂縫隱患,為走輪鋪設平整軌道。檢修工人老陳專注焊接軌道時感嘆:“軌道平整了,走輪跑得才穩當!”走輪定修;為12臺行車走輪定制保養日歷 ,利用日常維保與生產間隙進行檢修;通過拉線精準校準走輪位置 。車間機械技術員鐘震東生動比喻:“好比給汽車做四輪定位,讓車輪回歸正軌!”規劃布局;協同物流運輸部成品車間,重新規劃產品堆放布局,杜絕扎堆高溫現象。昔日密不透風的庫區,如今巧設散熱通道,有效化解了高溫難題。
數據亮眼展成效,降本增效雙豐收
一套“組合拳”精準落地,成效立竿見影!今年上半年,熱卷產線和厚板產線多臺行車走輪更換量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其中,熱卷產線5號行車主動輪更換量降幅達50%;33號行車主動輪經精心調整后更是實現了“零磨損”;厚板產線2號行車走輪更換量減少60%,20號、21號行車更換量降低40%。經測算,僅走輪損耗,就可節約成本 8.2萬元。
這場車輪“瘦身”之戰,不僅為降本增效貢獻了實實在在的成果,更錘煉出一支敢啃“硬骨頭”的空中攻堅隊伍。(楊凌霜 范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