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
記者 呂林 報道
特約通訊員 藍義高 記者 張雨恬 攝影
當前,我國特殊鋼產業正處于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冶金設備的智能化升級、綠色轉型與高效創新國產化成為行業突破的核心支撐。11月13日,由中國特鋼企業協會、中國特鋼企業協會冶金裝備分會主辦的2025中國特殊鋼冶金設備論壇在南京舉行。論壇以“智能裝備賦能數字化、綠色創新備件國產化”為主題,旨在搭建高水平技術交流平臺,聚焦特殊鋼冶金設備的前沿動態與關鍵難題,促進思想碰撞與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中國特鋼企業協會執行會長王文金,中國特鋼企業協會冶金裝備分會會長、天津鋼管制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永建,江蘇省鋼鐵行業協會會長陳洪冰先后為論壇致辭。中國特鋼企業協會冶金裝備分會秘書長王希民主持論壇。

王文金在致辭中肯定了我國特鋼產業發展的成就與冶金裝備主要工序國產化成果,強調高端制造業需要特鋼,而特鋼升級離不開自主裝備,特鋼裝備國產化是產業鏈的共同責任。他呼吁重視產業鏈協同創新,樹立“中國能造”的自信,特鋼企業要多提供應用場景,裝備企業要有遠見思維,共同打造一流特鋼裝備,讓裝備升級成為特鋼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助力特鋼產業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

圖為王永建
王永建在致辭中表示,特殊鋼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可或缺的關鍵基礎材料,其性能和質量直接決定著下游產品的核心競爭力與可靠性。而特殊鋼質量的提升、品種的拓展、生產過程的綠色與智能化,都離不開冶金裝備技術的持續創新與進步。期待大家通過此次論壇凝聚發展共識,為中國特殊鋼冶金裝備技術的創新與升級注入新的動能。

圖為陳洪冰
陳洪冰在致辭中表示,特殊鋼是國防安全與高端制造的戰略基石。此次論壇聚焦冶金裝備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發展方向,為行業分享經驗、破解國產化難題、深化合作搭建了平臺,對推動行業向“特鋼強國”邁進意義重大。

圖為王希民主持論壇
特鋼生產企業關鍵備件聯儲聯備機制的推進被提上日程,成為破解備件供應瓶頸的重要路徑。會上,中國特鋼協會冶金裝備分會副秘書長趙長飛對特鋼企業大型備品備件“聯儲聯備”草案進行了說明。

圖為趙長飛
多位專家圍繞裝備自主可控、智能化轉型、綠色低碳發展三大核心議題展開深度交流,分享了最新的冶金裝備技術進展與應用成果,為特鋼行業技術升級與產業變革提供了經驗借鑒。


圖為常州優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葛兵做《經濟節能的介孔絕緣材料》報告
會議達成共識,未來,特鋼冶金設備領域需重點推進三方面工作:一是持續攻堅核心裝備與關鍵備件的國產化技術,筑牢產業安全屏障;二是深化數字化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加速裝備智能化升級;三是建立健全綠色低碳技術體系,以技術創新支撐“雙碳”目標實現。同時,進一步完善產業鏈協同創新機制,助力中國特鋼標準走向世界。
中國特鋼企業協會冶金裝備分會副會長,南鋼集團總裁助理王潤澤,中國特鋼企業協會冶金裝備分會副會長、青島特殊鋼鐵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海波,中國特鋼企業協會冶金裝備分會副會長、馬鋼(合肥)鋼鐵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蘇煒,中國特鋼企業協會冶金裝備分會副會長、河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彥錦,中國特鋼企業協會冶金裝備分會副會長、中國重型院副總工程師科技部部長計江等嘉賓出席論壇。會議明確,中國特鋼企業協會冶金裝備分會將進一步發揮橋梁作用,通過企業調研、專家智庫建設、標準制定等工作,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